【校長專欄】分數及名次未必反映孩子的能力 校長:21世紀學生應掌握的16項技能
發布時間: 2021/06/21 16:04
世界經濟論壇曾經發表了一篇題為《New Vision for Education -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的報告,指出21世紀的教育應讓學生掌握16項不同技能,始能滿足21世紀的市場需求,而這些技能分別涵蓋在三大範疇中:基礎素養(Foundational Literacies)、能力(Competencies)及品格性質 (Character Qualities)。
其中在「能力」 (Competencies)一項,包括了4C,即明辨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創造力(Creativity)、溝通技巧 (Communication) 及協作能力(Collaboration)的培育,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應對生活中不同的複雜挑戰。在「品格性質」(Character Qualities) 方面,也包括了好奇心 (curiosity)、主動性(initiative)、persistence(堅持)、adaptability (適應性)、leadership (領導力) 及社會和文化覺知 (social and cultural awareness),旨在希望學生能應對生活中不斷轉變的環境。
教學與時並進 裝備面向21世紀
部分家長目前在孩子的學習上仍將焦點主力放在孩子的考卷分數及成績表的名次上,這也不能理解,因為學生在小學升中學及中學升大學的系統中仍是按學生的成績去處理。但大家是否該深思:分數是否能完全反映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育?而身處廿一世紀的學生(大家的孩子)又如何在成績及全人成長中取得均衡發展,以備孩子們應對他們長大後面對個人、社會以至全球的發展需要。
而在學校層面,也可透過授課時間的非一般安排為學生提供更靈活的課程及多元化學習活動,好讓平衡學生在追求知識的同時,也能掌握21世紀教育下那16項不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的各項技能。
以佛教黃焯菴小學為例,校方深信身心靈得到滋養對學習能起相輔相成效用,故課程安排亦突破傳統,近年奉行的「樂學樂玩」時間表,主張上午專注常規學習,下午則自設「樂玩時段」讓學生完全釋放身心靈,投入參與各項啓發多元智能的活動。如鼓勵同學大膽追夢的DreamStarter「啓夢者計劃」;強化編程技巧的「童擁AI計劃」;按學生能力分組的中/英/數增益課程;書法、AR/VR閱讀、PIXEL ART創作、3D立體打印、環保種植、桌遊、雜耍、社交訓練、價值教育課程、正念禪修及各種體能活動等。
經過兩學年的貫徹推行,下學年將進一步優化這「樂學樂玩」時間表,最終目標是希期望學生能享有一個「非一般學習體驗,讓每位孩子閃亮。」的小學生涯。
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參考名校精選試題,鞏固知識,緊貼學習進度。立即免費下載︰bit.ly/2X96KAZ
【hket TV家庭台】《湊得輕鬆啲》逢周三晚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https://bit.ly/35z6COD
撰文 : 許定國校長 佛教黃焯菴小學